媽媽總是擔心地問我說:
“要你回來工作,會不會委屈你?”
“你有沒有想過要去哪里走走看看?比如上海還是你比較想去哪里?”
“如果你想做什么,要記得說出來。別一直憋在心底。知道嗎?”
忘了有多久,不曾再悠閑地帶自己去散步。
每一天,總是匆匆地起身匆匆地完成每一件事然后匆匆地望向日歷并發現匆匆的一個月又這樣過去了。
那天,媽媽提起被擱置已久的話題。出門散心。
我想了又想。卻怎都想不起曾經那份期待自由的心情。
也許我從來都不是個勇敢的人兒;也許,當幻想碰上實現時就像泡沫的存在那般脆弱。
去年8月,回了斗湖一趟。就像小時候的例行假期那樣,是讓人安心的。
去年9月,就因為我的一句氣話:以其把錢拿去參加一個感覺上讓人受罪的畢業典禮,倒不如我把那錢拿去玩。結果,我和姐姐就一起去了星國。后來,才發現這樣沒什么大不了。值得一提的也只有翻著今年的婚紗雜志時對媽媽說:那,上次我們就住這間resort咯。
去年10月,再次例行的辦貨時間,再次例行地回到k城。
還記得曾經和姐姐討論著接下來要去哪里哪里玩。可結果,討論到最后我卻怎都提不起曾經的那份興致,把自己帶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
還記得去年的11月,表弟學校假期來長住,店里每天忙著應付結婚季節。有一天,無聊的表弟問我說:姐姐,你每天這樣做工,不會很悶咩?how about your holiday? Do you need holiday?
我帶著怨氣答說[其實是在心底說]:老表,假期是賺來的!不是應該就有的!而是要換回來的!
說這些,連起居飲食都要人照顧的小瓜又怎么會明白。
然后,從依然忙得一塌糊涂的12月踏入既期待又冷淡的一月。
我在記事本上寫著:希望,隨著微笑而展開。沒理由再這樣悶悶不樂了。
后來,來到晴朗的三月天。想著村上在晴朗的四月天和百分百女孩擦肩而過。
我也繼續猶豫著該不該和1Q84擦肩而過。也許總會有那么的一天下定決心把之帶回家吧。
“這條裙子不錯下,看第一眼就喜歡了,價錢也不貴,穿起來也很合身。。。”
“那裙子呢?”
“沒買到~試穿后滿意了卻也沒了購買的欲望。”
“==lll”
喜歡不一定要擁有。
真奇怪,連這樣的道理都不明白~
爽快是不需要思考的。 又猶豫又考慮的如何稱為痛快?
就像某天走進7仔買水,心中想著可樂手中卻提著七喜去柜臺付賬那樣。
其實你也沒那么想喝可樂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也許就因為很想很想,所以才猶豫了,結果就身不由己了。
這代表什么?
也許其實也沒代表什么。
只是純粹在找著話題。
就像殺時間時什么事都做得出,一切無關埋怨。而當在有限時間內企圖殺時間的時候,對不起,耳朵沒空。